關于教學方法的論文
發布時間:2018-06-03 13:55:48
摘要:中職學生學英語的興趣通常不高,其中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中職學生認為學到的英語似乎沒有什么用武之地。因此,必須要研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興趣。本文簡要闡述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并研究了相關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職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中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高是令老師頭疼的事情,因為中職學生本來英語水平就不足,且學習熱情不高。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普通的中職學生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英語知識來武裝自己,才可以應對高強度,高要求的生產勞作活動。所以,探究構建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中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
相對于普通的目標是向著大學進發的中學生來說,中職學生普遍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他們對于英語這門課程都是一知半解,由于沒有了英語的基礎,在學習的時候更加變得消極,在這種消極的狀態下學習英語是非常困難的。畢竟,英語的學習是非常枯燥的過程,沒有恒心和耐力是不行的。英語講究的就是詞匯的積累,但是詞匯的積累講究記憶的方法和學習的勤奮性,中職學生對于學習的方法和勤奮學習并沒有明確的概念,所以導致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普遍不理想。
(二)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枯燥無味
英語本來就是一門靠積累,比勤奮的課程,每天面對的是一望無際的句子和詞匯,每天需要起早摸黑抄寫句子,這種學習英語的方法,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要求還是過高了。再加上中職學生的英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是持有得過且過的態度,課堂上采用填鴨式教學,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氣氛不活躍。大多數中職學生在上課的時都會采用玩手機,看視頻等等方式來打發無聊。課堂的無聊與枯燥,更加加重了中職學生學英語的難度[1]。
(三)中職英語教師水平參差不齊
因為中職英語教學對英語水平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很多中職教師的水平相比中學英語教師的水平來說,還是有一段距離的。有很多中職英語老師本職并不是教英語的,可能是因為經濟的需要,也可能是其他各種原因來到了中職學校教導中職學生英語。由于中職學生英語教師水平的不足,導致上課的時候無法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也無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教學。因為中職英語教師素質不高,很多教師都是采用任務式教學。不管學生學得怎么樣,教師只要按時上班就行。這種教學方式,使得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
(四)中職英語教材缺失
對于中職的英語教學來說,并沒有針對中職學生的具體英語教材。每個中職學校都有自己對英語這門學科的認識,有些中職學校對英語比較重視的,會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大學的英語教材。一些不重視英語教育的中職學校很有可能隨便找一本初中或者高中的教材就草草了事。這種學校對中職英語教育的不重視,導致了中職英語教育的巨大缺失。如何構建一個良好的中職英語教育課堂就成為非常有必要的研究課題[2]。
二、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方法
(一)增強教師資源的培養
課堂學習效果的好壞,最關鍵是上課的老師的水平,想要改善中職學生英語的學習成績,最重要的就是提高中職英語教師的素質和水平。學校應該重視中職英語教師的培養,加大中職英語教師的薪酬力度和補貼力度,只有在高薪和優厚的薪酬待遇下,才能夠留住真正有水平,有理想,有意愿的老師。畢竟在這個凡事都要用到錢的社會,沒有錢在這個社會是很難辦成事的。同時學校應該多多給中職英語教師創造學習的機會,讓中職英語教師可以到外企,或者國外去進修。或者學校也可以引進一些國外的英語教師,讓這些外籍教師來培養校內的英語教師,這樣不但可以引進教師資源,還可以提高本校英語教師素質和水平[3]。
(二)改變中職學校不重視英語教育的觀念
中職學校英語專業老師的缺失,很大原因是因為中職學校對英語專業的不重視,畢竟,中職學校是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而不像高等院校一樣培育知識型人才。所以中職學校一般都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上,而不會花大精力放在學生的外語,理論等等教育培訓上。所以,想要轉變中職英語教育的缺失現狀,就要改變中職學校不重視英語專業的觀念。在教育部門層次上,在院校的高層決策上,都應該向英語教育專業傾斜,讓更多的資源流入英語教育領域。中職學校的領導人應該正確意識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經濟的變化,現代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中職學生學習英語專業會變得越來越必要,每一個中職學校都應該盡早向英語專業投入更多的資源。
(三)改變教師的課堂教育模式
中職英語教師應該多多閱讀心理學,行為學等等書籍,改變自己在課堂上的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上應該多多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時候,應該以開放式問題為主,而不要采用封閉式的提問。封閉式的提問會讓本來就基礎不好的中職學生,進一步失去對英語專業的學習興趣。
(四)推進中職英語教材的發展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中職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的一大原因就是因為英語教材過于艱深,晦澀難懂。對于這種情況,就應該針對中職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能力薄弱等等現狀,針對性地出版一些循序漸進的英語教材,讓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到更為輕松。
三、結束語
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一定要從本質上來進行,只有解決了中職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的根本問題,才能夠進一步推動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進程。
參考文獻
[1]林燕軍.分析中職英語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及完善[J].現代職業教育,2017,(08):142-143.
[2]劉曄.論中職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考試周刊,2016,(99):97.
[3]趙海迪.以生為本,構建高效課堂——以中職英語教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6,(14):142.
關于教學方法的論文
摘要:高三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時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都是至關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在高三化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往往會影響學生對于整個化學學科的成績和學習。本文主要討論高三化學中元素化合物的復習教學,并分別從課堂實驗的提升和拓展、創設化學情景、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合理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來進行詳細的分析,經過筆者的實驗,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希望能夠幫助到他人。
關鍵詞:元素化合物;復習教學;高效
一、引言
元素化合物是整個化學的知識體系學習當中構建的基礎,與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運用不可分割。元素化合物是學生們進行科學探究和培養抽象思維的出發點和依據,倘若學生對物質的性質、制作方法和用途、變化等概念掌握不好的話,那么他們所學的化學概念都是抽象的,不是具體的,所學的理論知識也都是空泛的,很難和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說是紙上談兵。另外,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學習需要科學的指導,教師必須要要求學生對元素化合物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掌握牢固,對各種物質的變化和變化規律理解到位。所以,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學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自身的不斷努力,也需要教師的指導,相輔相成,教師合理的進行編排,進行有技巧的講授,與學生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堂實驗的提升和拓展
在化學教學中,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化學公式、化學反應等知識點,其中最能夠提起學生興趣的就是化學實驗,元素化合物的教學中也是如此。在教學當中,如果教師能夠靈活的引入一些實踐性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使驗證性的實驗轉變為探索性的實驗,就可以充分的激發出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出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促使學生提高自身知識鞏固和技能掌握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操作能力等都會有所提高。例如,在進行濃硫酸的性質教學時,可以引入“黑面包”實驗:實驗演示:取適量蔗糖放入燒杯中,沿著杯壁緩慢的倒入濃硫酸,然后用玻璃棒不停的進行攪拌。當反應出現后,學生們都驚呆了:白色的蔗糖開始慢慢的變黃,然后開始變黑,體積不斷的膨脹,直到最后變成一個黑色的面包,并且面包散發出難聞的臭味,周圍充斥著白色的霧。這個實驗充分的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經過分析之后,學生們迫切的想要知道這個反應的原理,相對于課本中的濃硫酸使布條變黑的實驗,這個實驗更為震撼,達到的課堂效果更好。
三、創設化學情景
相比較概念原理的事實性知識教學來說,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簡單,但是這需要學生通過機械的記憶來掌握所學的內容,因此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來創設出有趣的化學情景來增加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生動形象。在教學素材的選擇方面,應當盡可能的選擇教材中所提供的實驗素材。另外,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施行,需要教師們不斷積累,不斷的進行創新,選擇合適的素材,并且不斷的嘗試新的素材進行教學。比如,在學習元素符號時,可以讓學生們觀察飲料瓶或者是包裝袋上貼的標簽中寫有的元素,然后給學生們介紹各種元素對于人類身體的作用。例如鉀離子在血液中的含量過大時容易導致心臟跳動速度變快,鈉離子在血液中的含量過大會使心臟跳動的頻率變慢,當人體缺鋅時會影響智力的發育,當人體攝入過多的鋁時會出現反應遲鈍的現象,缺鐵容易貧血,缺碘容易得大脖子病等等。這樣一節課下來,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學生聽得很輕松,記得也很輕松,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就顯得輕松很多。
四、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是化學學習中的骨架,很大一部分的知識學習都是在它的知識層面上展開的,是化學教學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時,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再進一步達到應用,最高的層次就是能夠靈活運用。培養學生多方位思考并且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對學習元素化合物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做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們自由的討論,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于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自主的搜集資料,尋找證據,同學之間展開爭辯,互相說出自己的證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互相完善,最終總結出一套合理的答案。比如做焰色反應的實驗,首先按照步驟進行實驗:洗、燒、蘸、燒、洗、燒,選取多種物質進行實驗,讓學生們觀察,分組討論,經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辯論,最終得出結論:做焰色反應時,火焰呈黃色時一定存在鈉離子,可能會有鉀離子。在同學們討論的過程中,他們會積極的進行思考,會設想出多種可能性,并且反復的進行深度的研究,這個過程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習效率更高。
五、合理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在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的教學時,必須要明確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水平,不能因為資料和老教材的影響而過多的補充現有的教材中沒有的內容,不能盲目的拓展加深,特別是采用一步到位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很可能會欲速則不達,使很多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那些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增加一些探究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方面下功夫,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根據新課標的教材編排特點來看,教師需要在整體的大層次上對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根據現有的知識位置和組織方式,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新,根據課程特點、教材特點、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對教學問題和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不可以為教輔和習題所累,教師要教導學生學會取舍,首先最主要的是教材上的內容一定要牢固掌握,并且能夠靈活的運用,另外就是教輔資料,現在很多市面上的教輔資料由于編寫的人員對于新課程的理解具有局限性,編寫的很多習題不是很符合新課標的深度和廣度要求,所以這樣的習題即使做,效果也只是一般。教師在選擇習題時,要盡量避免學生重復勞動,不能同類的習題重復好多遍。能夠做到這些,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吳兆利.高三化學元素化合物在一輪復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朱冬萍.元素化合物復習課中優化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